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| ||
点击率:1133 作者:上海拓科实业有限公司 来源:http://www.shtorke.com 时间:2016-12-12 14:20:00 | ||
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巅峰对话现场。 主持人 李中浩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装备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原铁道部科技司副司长、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对话嘉宾 徐宗祥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刘友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主任 朱森第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原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、党组成员 杨尚荣 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鹏林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 法国阿尔斯通交通运输集团研发项目部原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、SHIFT2RAIL科技组委会成员 Jennifer Sang 英国阿特金斯集团董事、中国业务发展负责人 Loic Belotti 意大利Ansaldo STS本地化技术解决方案负责人 做深轨道交通发展领域,2020年达到4000亿元经营规模 李中浩: 在现在“中国制造2025”以及“一带一路”的政策启动下,中国中车如何迎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与挑战,发展壮大我们中车的力量,以及在株洲市的风水宝地能够创造新的奇迹? 徐宗祥: 借今天这个机会,把中车在面临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中国制造“一带一路”走出去基本的想法给大家说一下。同时,我们中车在株洲地区有5家子公司,还有一家是长江公司的分公司,即原来的株洲车辆厂,在株洲地区会加大投资。 从目前“十三五”的规划来看,中国中车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的时候达到4000亿元的经营规模,国际化指数达到20%。但是,中国本身的轨道交通市场容量没有这么大,我们怎么做呢? 首先,要走出去。国际化的水平达到20%,我们在目前的水平上,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,要下很大的功夫。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市场计算了一下,每年大概1200-1500亿元的样子,如果做到4000亿元的规模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。我们株洲公司很厉害,已在土耳其、非洲设了子公司。 其次,要做深现有的轨道交通领域。我们原来是造产品,现在发展到造产品、加服务、加维保一体化解决方案,做到更深,不仅要造产品,还要造产品后面的服务,整个项目工程设计、融资等,这是下一步中车要做的。 再是,要做到在轨道交通相关领域更深的发展。相关的领域在什么地方呢?咱们轨道交通以外,包括磁浮、空轨、无轨电车、电动汽车等几个大的方向。株所时代电动大巴,还有株机超级电容的无轨电车,以及株所IGBT新材料项目等,这一块是我们要发力的地方。 着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利用效率 李中浩: 从中长期发展规划上,我们12.5万公里的规划要变成17.5万公里,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大的发展,每年要投入3500亿元左右,大铁路7000-8000亿元左右。我们这次请来了深圳市轨道交通协会的会长,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我们有多少机会和需求呢? 赵鹏林: 深圳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已经有80多列,暂时名列全国第三,我们深圳的轨道交通用了很多株洲的车,1号线、5号线、机场线都用得很好。 深圳市总共不到2000平方公里,在发展城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,也有很多的困惑。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规划出来以后,发现了一个规律,深圳的地形已建成的东西不能改变,主要的交通走廊还是集中在几个方面上,有些城市地形限制,一边是山一边是河,或者有些城市属于传统型的,有很多文化遗产,不能对它大拆大建。 轨道交通修了很多,仍然没有解决一个覆盖问题。未来,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,不妨在提高轨道交通利用效率方面多下功夫,研制一种小型的,能够进入城市内部的空中轨道交通,填补地铁的覆盖盲区,这将是很有前途的轨道交通产业。 同时,是不是能用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城市货运的功能呢? 对于深圳,大家都知道,是个组团式结构。因此,我们除了有干线的地铁交通需求以外,快线的交通也逐渐地提出来,快速的、大容量的,城际的。同时,也出现了一些什么需求呢?到了一些城镇,不是很大的,我们叫城际吧,需要速度快,但是客流又不多。我们长株潭可以用城际的,再往下走,再用这个东西就不是很经济了。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路交通运输一样,有高速路、快速路,有主干道、次干道,轨道交通产品应该是一个系列,市场变化很快,有时候会出现争论,我们11号线为机场专用客人携带大行李,大家把它叫做头等舱,实际上它不具备那个条件。 希望厂家紧跟市场导向与用户需求,丰富轨道装备产品,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构建,提供更多的选择。 依靠品牌力量,走出去、走进去 李中浩: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,已经成为我国走出去的一张烫金名片。与此同时,我国还有很多产业正在走出去,或者准备走出去。远道而来的Jennifer Sang女士,对于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,您有什么建议? Jennifer Sang: 虽然在外国企业工作,但我是一名中国人。 企业或者产业要走出去,首先要向世界提供高端、可靠的产品,形成品牌影响力,这是走出去的最大动力。 我们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,之所以能成为国家名片,就是因为它代表了一流科技、全方位服务,构建起了全球品牌影响力。 同时,走出去,还要有开放的心态,兼容并包、广泛合作,力争共赢。 做到更强,靠创新能力 李中浩: 一些外国专家说,一个产业的突破,取决于这个产业的规模,如果没有规模的话,技术是很难变成经济的。 现在我们的轨道交通产业规模有了,但它到底强不强?我们要将产业做大做强,朱森第主任您有什么忠告? 朱森第: 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我们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,一个产业要有规模,光大还不行。所以才有“中国制造2025”,就是要从大变成又大又强。 我们国家轨道交通产业到底强不强?我刚才比较了几个产业,我认为是强的。 问题是下一步,我们如何做到更强。 第一靠能力,靠创新能力。 创新能力包括一些什么能力?包括研究开发的能力、动手制作的能力、实验检测的能力、生产技术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。 一个产业的发展要技术创新,技术创新要靠能力,能力体现在研究开发的能力,你必须把东西做出来、设计出来,光设计、做出来还不行你要做出来好的产品,因此要有实验检测能力,还不够,你做一件、两件不稀奇,你得做千件、万件都是一样好的,因此你要有生产技术能力。我们这个生产技术能力是交叉的、融合的,所有这些能力的载体,今天傅部长特别讲到,载体是人,因此还有团队的协作能力,在这样的技术变革迅猛的时代里,我们要有快速响应的能力。 这些能力如何来形成? 关键是两点:第一是积累,不断从失败当中取得成功,从缺陷当中改进;第二是坚持,有了坚持不懈的努力,我们就能把积累变成现实,进而向社会提供先进的产品。 绿色、智能,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 李中浩: 作为“中华之星”的总设计师,刘友梅院士对于创新,也应该有独到的见解。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到如今的水平,接下来的创新历程将会怎样? 刘友梅: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,现在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产业集群的条件。 但是,做到世界一流要靠什么?就是要靠技术创新、技术引领。 我一直在说,高速是有限的,重载也是有限的,而且地面交通和海陆空立体交通的组合,也应该是有限的。 在这样的条件当中,我们的技术创新应该怎么走?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提出绿色、智能。绿色不仅仅是要解决排放问题,还包括产品的质量、产品寿命周期,以及产品的能源循环利用。 在创新过程中,必须要有一个开放的思路,大胆冲击的勇气,哪怕遇到了困难。 我希望在座的年轻人,发扬火车头精神,不断前进,不断创新,实现你的创新、创新、再创新,才能实现全球品牌的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。 产业创新离不开资本创新 李中浩: 轨道交通必须是一种交通运输工具,它是一个需求,当你没有的时候变成了有,当你有了之后往哪里走呢?但是刚才刘院士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命题,作为企业,企业的产品,什么是用户最需求的,这就是最好的。这里头不仅仅包括速度,包括可靠性、可用性、绿色智能等等方面。 现在转换一下话题,作为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的董事长,杨尚荣先生是怎样看待创新的呢? 杨尚荣: 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,美国的核心驱动力在华尔街。 技术和人才的结合需要资本的驱动,产品和市场的结合需要资本的驱动。任何一个产业的创新、产品的创新,和资本的推动是分不开的。 我们要推动产业、产品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,必须要有投融资体制的创新,金融工程的创新,和投资方式的创新。 所以,资本的创新,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。 数字型革命提升个性化需求服务 李中浩: 其实,高速铁路在我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法国阿尔斯通列车是最先进的,目前还保持了世界最高速度,没有记错的话是571公里。今天我想请Francois先生给讲一讲关于高速列车,从阿尔斯通国际上最好的角度来看问题,它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呢? Francois: 我在法国阿尔斯通工作,有40年的铁路工作经验,非常高兴来到中国株洲,因为这里是中国铁路制造的心脏,也是工程设计的心脏。 我跟大家的观点其实都是一致的,完全同意傅部长的真知灼见,像舒适度、经济性、环境上面,所有的这些我们都要考虑,这些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,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型的革命。 数字型革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铁路所面临的各种矛盾。譬如,客户需要有独特的照顾,我们的数字系统能够提升个性化需求服务。可以说,数字系统是我们铁路方面最伟大的创新。 优化服务流程,实现互联互通 李中浩: 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点,讲到了交通工具运输的发展,要从更经济、事实、可靠的方面去发展,当有了一定的速度以后,研究方向什么是下一代的高速列车。如何发挥轨道交通的效率?现在既然有大铁路又有城市轨道交通,他们之间可以互联互通吗?来自意大利的Loic Belotti先生,您是专门从事信号的,从信号的角度如何来实现我们轨道交通的创新呢? Loic Belotti: 信号技术有哪些创新的新点子呢? 高铁总是要改善它的性能才能达到最大的速度,就是要改善它的能源消耗及使用的便捷性,让我们的高速列车乘客方便地使用,这就得很好地去维护。这些都是非常有挑战性的。 中国每隔两年地铁会有这样的维护服务,需要我们改善产品。我们的产品要有很好快速地配置,必须简化优化服务流程,让我们的流程尽可能高效。我们时刻记住,尽管有那么多的新技术,这些性能的改善,各种各样的客户所需要的新功能。安全是最为重要的,所有改进的这些前提下,我们要以安全为前提。 |
||
|
电 话 / TEL:+86 021-6054 0385 传 真 / FAX:+86 021-5101 0405
地 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湘路225弄11号禹洲国际大厦12F 邮箱:shtorke@163.com
Copyright @上海拓科实业有限公司 2010-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20483号